top of page

【乐器】有着凄婉传说的迷你乐器图瓦口弦琴Khomus


大家好,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神话接力所使用的乐器中的特别迷你的乐器——图瓦口弦琴Khomus。

所谓口弦琴,是流行于中国蒙古族,于羌族、回族、达斡尔族、鄂伦春族、鄂温克族、赫哲族、满族、云南部分少数民族 ,俄罗斯图瓦族,阿尔泰族,雅库特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一种簧片乐器。其中,鄂伦春语叫“明努卡”,也叫“天恩共”(意为铁的声音),达斡尔族叫“木库莲”,鄂温克族叫“朋留坎”,图瓦语称为“铁米尔·霍姆斯(Khomus)", 汉语称“口弦”。

图瓦铁制口弦Demir Khomus

多为铁制(也有用铜制),长约12-15厘米(或六至十公分),由琴库和琴簧两部分组成。演奏时,演奏者左手握琴库的根部,将琴簧部分置于口唇之间,右手食指抵住琴库尾部,同时用大拇指拨动琴簧,簧片震动后发出“嗡嗡”的声音。声音靠口腔、唇的开合,呼吸强弱来配合调节音量和音色。随着演奏者拨动的力度以及气流大小的不同,使音域、音量发生细微的变化,整个口腔也起到共鸣箱的作用,将“嗡嗡”的声音转换成“哇哇”的声音。 男人多用食指 的第一、二关节中间弹打,力度大,甚至身体也随节拍摆动,表现出一派男子汉的风度,音色也较为浑厚洪亮。女人则用指尖轻轻弹拨,声音也较为柔弱。音量很小时,即使在很安静的场合中演奏,也只能使几个人听到。由于口弦琴的音域狭窄,音量微弱,一般只能弹奏极为简单的乐曲,供演奏者自我欣赏。这种乐器不仅要靠着空气的振动来发音,同时还须用手指拨动簧片,再用口形的开合动作,并借用口风的作用配合发出乐音。构造分琴鞘与簧片两部分。琴有大、中、小之分,型号越大、声音越低、越浑厚。演奏时,用左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持琴柄,并把琴身虚含在口中,然后用右手食指或拇指拨动小柄,用小柄牵动簧片条振动而发音。

神话接力乐团成员Mergen演奏图瓦口弦琴

而神话接力乐队的成员Mergen所使用的图瓦口弦琴用铁打造,在形状上要更为小巧,设计简洁但精致,音色幽静,极富魅力。关于图瓦口弦琴的起源的具体时间,已经不可考证了。但是有关口弦琴起源的传说故事却一直存在。俄罗斯学者Konstantin Khlynov曾经提供过一个极富悲剧色彩的故事:

在很久以前,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孩。她的美貌远近闻名,很多男生都急着向她献殷勤。但是她却跟一个英俊帅气,手工技艺非常出色的小伙子产生了情愫。两个人每天都抓住有限的见面机会互诉衷肠,十分甜蜜。然而好景不长,一位富有的提亲者造访了女孩的毡房,而女孩的父母也答应了这门亲事。这意味着她无法再和自己的心上人相爱了。于是两个人从此没有了见面的机会,女孩也远嫁他乡。小伙子每天放着羊群,却无法看到自己思念的人,内心十分痛苦,为了缓解相思之苦,他连夜用铁为原料,打造了一把精致的口弦琴。于是每天放牧的时候,他就拨动口弦琴的簧片,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情感。可没想到,也许是因为太悲伤,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,以至于忘记了羊群,也忘记了食物,忘记了回家的路,最后他的精神开始失常,在失去恋人的痛苦和思念爱人的折磨中选择了自我了结——他从悬崖上一跃而下,落进了冰冷湍急的河水里……而女孩听到这件事,心如刀绞,悲愤之下,她从丈夫家逃出来,来到那道悬崖,默默闭上眼睛,安静而坚决地纵身跳下,与自己的爱人在河中相会了。而那把口弦琴却一直静静地躺在悬崖边,得以保留下来。

这就是图瓦关于口弦琴起源的一个民间故事。真是令人叹惋,也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……而神话接力的这把图瓦口弦琴,是Mergen的图瓦好朋友Bady-Ochur从图瓦共和国带过来的。在这里也非常感谢Bady-Ochur!!!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